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> 抗擊新冠肺炎,深圳在行動 > 科普宣傳
露出鼻子戴口罩
大姐隔1米聊天1分鐘后中招
7月2日,據深圳市福田區疾控中心(簡稱“福田疾控”)消息,某病例因未正確佩戴口罩,引發了一起交叉感染事件。
起因是2個確診病例,做了2種錯誤行為:
病例A:吐痰時沒用紙巾包裹;
病例B:沒有科學佩戴口罩;
一則監控視頻還原了事件發生的全過程。
視頻顯示,一天下午,病例A路過某生活超市門口時,向旁邊的垃圾桶吐了一口痰,然后就離開了。
1分鐘后,病例B和兩名好友來到該生活超市買菜,并在距離垃圾桶1米左右的位置,徘徊了大概1分鐘。
通過監控看到,當時身著白衣的病例B有戴口罩,但佩戴不正確,整個鼻子已經裸露在外。
隨后,病例A確診。
兩天后,病例B也確診感染。
經福田疾控流調結果顯示,兩人屬于同一傳播鏈,而與病例B同行的二人,由于正確佩戴了口罩,沒有被感染。
“研究顯示,吐痰的速度堪比12級臺風,病例B戴的口罩雖然把嘴巴擋住了,但是鼻子裸露在外面,這就導致氣溶膠吸入呼吸道,從而造成病毒傳播?!?strong>——福田區疾控中心 流調十組組長 嚴格
看看看看,只因為沒戴好口罩,好好一場街坊握手寒暄,就變成隔離病房和外面世界,遙遙相望的無語凝噎。
你說這個病毒害不害人!討不討厭!
況且,8月23日以來,深圳首次冒出奧密克戎BF.15變異株,無論是隱匿性,還是傳播速度,都比它的“前任”們更強。
你怎么還有自信,不戴好口罩,就大搖大擺,上街招搖呢。
這6條戴口罩“金標準”,能幫你
降超八成感染風險!變異株也不例外
有關研究表明,科學正確佩戴口罩可以總體降低80%以上的感染風險,對于奧密克戎變異株同樣適用。
(a) 不戴口罩 (b) 戴口罩
那么,怎樣才算正確戴口罩呢?
以下6條“金標準”,馬上學起來!
1. 口罩怎么戴才最正確?
口罩要蓋住口鼻和下巴,鼻夾要壓實;
不要同時佩戴多個口罩;
有呼吸道基礎疾病的患者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防護口罩;
3歲以下嬰幼兒不宜戴口罩,易引起窒息,家長應盡量避免帶孩子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場所;
來源:央視新聞
2. 口罩可以用多久?
口罩佩戴4小時后需要更換,口罩潮濕或污損時應及時更換;
佩戴前后要做好手部清潔;
在跨地區公共交通工具上,或醫院等環境使用過的口罩不建議重復使用;
戴口罩期間如出現憋悶、氣短等不適,應立即前往室外或空曠通風處摘除口罩;
3. 口罩用完怎么扔?
口罩要放在原包裝袋或干凈的存放袋中,避免擠壓變形;
取口罩時,需將口罩從雙耳處摘下,盡量避免接觸口罩向外的一側;
廢棄的口罩需扔進有蓋的垃圾桶,并及時洗手;
4. 夏天到了,網上的口罩防悶神器可以用嗎?
無論哪種,都盡量不用。
一方面,這些產品缺少有針對性的行業規范和標準,安全性無法保證;
另一方面,使用這些“神器”后,口罩的密閉性會受到影響,從而影響口罩的防護效果。
5. 防曬口罩有用嗎?
要看材質。
紗布及其他布制的口罩,不能用于醫學防護,可用于防護的口罩有一次性醫用口罩、一次性醫用外科口罩或醫用防護口罩。
如果坐公共交通工具,或在商場、影院等通風不良的公共場所,應佩戴一次性醫用口罩或醫用外科口罩。
如果有發熱、咳嗽等呼吸道癥狀時,應該佩戴醫用外科口罩。
6. 哪些地方要戴口罩?
根據《公眾和重點職業人群戴口罩指引(2021年8月版)》要求,普通公眾在以下場景和情形下應佩戴口罩:
處于商場、超市、電影院、會場、展館、機場、碼頭和酒店公用區域等室內人員密集場所時;
乘坐廂式電梯和飛機、火車、輪船、長途車、地鐵、公交車等公共交通工具時;
處于人員密集的露天廣場、劇場、公園等室外場所時;
醫院就診、陪護時,接受體溫檢測、查驗健康碼、登記行程信息等健康檢查時;
出現鼻咽不適、咳嗽、打噴嚏和發熱等情況時;
在餐廳、食堂處于非進食狀態時;
信息來源:深圳疾控、深圳特區報、讀特、深圳新聞網、“青春深圳” “深圳衛視深視新聞”公眾號等